在很多老司机眼中,德系车钢板厚,用料扎实,车重开着稳也安全;日系车钢板薄,偷工减料,车轻发飘,开着也不安全。同时,这些也是他们在选车购车时的一个基本“原则”。
甚至有很多人在买车时喜欢通过听关车门时发出声音的厚重度,或是用手按压门板的方式来判断一款车的钢板薄厚以及是否安全。当然,这些判断都是没有科学依据,而且真的是用薄钢板就是偷工减料了么?
其实恰恰相反,从汽车厂商生产制造的角度来讲,将车身钢板的厚度做薄有时候比做厚更有难度,一般汽车用的钢板厚度通常是有一定范围的,因为过于薄的钢板在自身强度与延展性上不及厚钢板,所以不仅对钢材品质有更高的要求,对后期冲压工艺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如果车身外覆盖件的厚度太薄,后期还要为避免壁板共振增加额外的阻尼垫等补救措施。这么看来,汽车厂商其实巴不得把钢板做的稍厚一些,以此来降低成本。
细心的你可能会发现,现在很多新款车型在宣传资料中都会提到它比老款车型减重了多少公斤或减重了百分之多少,就连我们常见的奥迪A4L这款德系车,也宣称自己减重了65kg。既然这么“费力不讨好”,为什么厂商们还要这么做呢?
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车辆轻量化了,其实轻量化这一概念最先起源于赛车运动,因为重量轻了,可以带来更好的动力与操控性。对于我们普通民用车来说,厂商们将钢板做薄的更大意义也是在于减轻车身重量,从而间接提升燃油经济性。
有研究数字显示,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汽车车身约占汽车总质量的30%,空载情况下,约70%的油耗用在车身质量上。因此,减轻车身对于整车的燃油经济性有很大帮助,所以大家常说日系车因为车轻才省油也不无道理,当然了,除了车身轻外,节能的发动机技术更重要。
汽车的自身重量降低后,不仅油耗降低,操控性也更好。在整车品质、外观造型以及动力总成等其他都不变的情况下,车身轻了,加速感受自然更好,就像我们日常开车,满载状态下的加速感肯定不如单人驾驶来得爽快。同时更轻的车身也会让车有着更高的灵活性,进而带来更好的操控体验。
可能您会说车身钢板薄了,的确是可以省油又能有更好的操控性了,但会不会不安全了。这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因为我们所看得见、摸得到的车身钢板一般都属于车身的外覆盖件,它起到的主要是外观装饰性、降低风阻系数以及减少风噪等作用。
在碰撞过程中,车辆并不靠车身覆盖件来抵御冲击力,而是车身内的钢架结构,同时由于车辆轻了,不仅起步时加速性能更好,更小的惯性使得刹车时的制动距离也更短,这也会间接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买车图的不是能有多优秀的驾驶感受,更多的还是看中车辆的安全性与燃油经济性。汽车厂商们也很了解这一点,所以在研发车型时也会对车辆的整体质量做一定的优化,在有限的预算内做“偷轻”处理,让车辆既能保证安全性,又兼顾了燃油经济性与车辆操控稳定性。
如果您真的关注一款车的安全与否,除了看安全配置外,您也可以参考一下国内外各大碰撞评测中心给出的权威数据,它们的测试标准往往会比一些汽车厂商甚至国家标准更严格也更全面,也肯定会比听关门声音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