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理事会和产业对接会顺利召开。本次活动由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主办,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行业专家学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以及科研高校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政策赋能·技术协同·供需匹配”的核心议题,紧扣青岛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目标,共同探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产业链资源精准对接与深度协作。

本次会议主要聚焦协会年度工作部署与行业发展议题。会议伊始,协会秘书长王文彦主持会议流程,雷雨龙会长与参会代表共同回顾了协会在2025年重点工作成果,包括承办青岛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协助引入国家级专家智库、举办多场产业需求对接活动,以及组织产业创新学院需求调研,积极探索产业合作新模式。此外,协会还持续推进莱西、崂山等区域的汽车产业特色园区与产业基地建设,为产业集聚发展奠定基础。
聚焦2026年,协会将继续秉持“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行业”的核心理念,明确两大发展方向:一是强化桥梁纽带作用,协同政府精准施策,推动产业政策与细分赛道有效衔接,进一步夯实崂山汽车电子产业基地、莱西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二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搭建产业创新平台,聚焦企业市场与品牌建设需求,助力构建全产业链供需对接新格局。同时,协会还将联合高校资源,推动“青岛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学院”落地,探索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深化与车路云一体化专委会的合作,持续为产业注入科技与智慧力量。

在专题汇报环节,青岛大学郑莉莉副教授、青岛新闻网张颖颖、吉青院丁保军分别就相关工作进行了介绍。不仅如此,与会企业和高校专家还围绕动力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前沿趋势、自动驾驶场景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凝聚了推动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共识。
本次会议创新采用“理事会+对接会”双轨模式,不仅构建了行业决策与沟通的高层平台,也切实打通了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对接的“最后一公里”。雷雨龙会长在总结中强调,未来,协会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聚焦创新协同、场景赋能与整零协作三大主线,常态化开展产业对接活动,助力青岛加快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应用与生产制造“双高地”,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