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们和自动驾驶之间的距离

2021-08-20 16:41 来源:青岛新闻网汽车
分享到:

曾经,我以为我们和自动驾驶之间的距离很近。近到就差国家法规的允许。仿佛只要关于自动驾驶的国家法律法规一出台,就像蔚来ET7的宣传口号“READT FOR TOMORROW”,明天你就可以开上一台“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

直到2021年8月12日,蔚来ES8的车主在启用自动驾驶功能(NOP领航状态)下,发生交通事故不幸逝世。

6376501295409861798770456.jpg

年仅31岁,投资公司创始人等“流量标签”让这起原本“普通”的交通事故迅速发酵。

先有死者亲友发布的讣告“驾驶蔚来ES8汽车启用自动驾驶功能(NOP领航状态)”被企业方面严词否认“可以确定的是,蔚来没有提供‘自动驾驶’服务。”

后有理想汽车的李想率先发声,表示应该把自动驾驶的英文专业术语L2、L3等统一成标准中文,省的老百姓看不懂容易被忽悠。

102237469868.jpg

这提议有点道理。各造车新势力的大佬们纷纷响应,有提议应该再精确一下字眼的,比如L3应该叫“高级辅助驾驶”,别带“自动”两字了,容易被误解。也有着重指出责任主体的,到底谁该为事故负责?驾驶员还是主机厂?

181014014159.jpg

这一波讨论的余温还未散去,蔚来车主们又贡献了“大瓜”。8月18日,蔚来APP上认证为“林蔚律师”的车主发起#蔚来车主联合声明#,声称蔚来车主对蔚来汽车的辅助驾驶系统并非是自动驾驶系统或无人驾驶系统很了解。总之,蔚来公司做的很好很优秀,都是媒体在“瞎搞”。

1000 (1).jpg

不过,这一声明首先遭到了蔚来APP其它车主们的反对,一则#反对车主联合声明#的话题有上千名车主参与,大部分车主表示,不清楚上述“声明”的具体情况,并未参与,也不想被代表。

还有车主表示,在买车过程中,针对驾驶辅助系统并没有接受到专业的介绍和宣传,交付时负责指导使用的工作人员对于车辆功能的知悉情况还不如自己呢。

这在“蔚来事件”后我逛小鹏汽车展厅时,销售小姐姐脱口而出介绍“自动驾驶”功能,然后赶紧改口“不对,是自动辅助驾驶功能”也可以侧面验证。哪怕这些品牌的高层相对比较谨慎,但一线销售在重压之下,把智能汽车标签中——感知力比较明显,一听就不明觉厉的“自动驾驶”作为自家品牌的招牌进行渲染也在情理之中。

QQ截图20210819105914.jpg

别说车主了,作为一名汽车媒体从业人员,在各大汽车品牌们狂轰乱炸般的“自动驾驶”功能宣传下,我也曾经信过。

我产生怀疑的火花是今年4月份北京车展上的特斯拉刹车门事件,尽管后来各种反转,但正是这次事件让我对特斯拉的印象走下“神坛”。

埃龙·马斯克依然是我心目中的男神——“硅谷钢铁侠”,但他同时也是个商人,在资本的裹挟下,特斯拉被包装成一个“硅谷小子大战底特律巨头”的神话故事,“FSD自动驾驶系统”大概可以算作那把“屠龙刀”,特斯拉也借此和其它高端纯电品牌甚至BBA筑起了牢固的“护城河”。

QQ截图20210820161657.jpg

特斯拉官网宣传

只不过正如有网友指出的,房地产开发商把一条臭水沟宣传成“河景住宅”消费者也就是心里不爽,但汽车主机厂宣传“自动驾驶”要的可是消费者的命啊。

我曾经对“自动驾驶”的信任绝不仅仅是因为“宣传”,更重要的是我曾经亲自驾驶过多个品牌的多款宣称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有不少车型都做过长测,在摆脱了最早期对“自动驾驶”的不信任后,你很容易“上瘾”。

这或许也就能解释,为何事故发生后有不少网友质疑“不明白这些车主为什么会放心地把自己的生命交给方向盘”。如果你长时间测试后,觉得真的自动驾驶“很好用”,你就会产生依赖。

我一个开蔚来ES6的朋友有段时间常跑郊区,只要上高速就开“自动驾驶”,逢人就吹爆他家蔚来多么多么好(不是炫耀,他是真心觉得好)。

他从来没出过事故,他当然觉得很好。然而我现在问他,你还敢这么开吗?他的回答是NO!NEVER!

他也是一位汽车从业人员,有很专业的汽车知识储备,依然被所谓的“自动驾驶”俘获,更何况普通消费者呢。

懂点营销知识的人都知道,这种来自真实用户的口碑传播效果是多么地有效果。蔚来汽车能度过2019年的“至暗时刻”,用户功不可没。

image.png

只不过,特斯拉跑通了“软件升级”的商业模式,今年推出的3.2万元EAP增强版自动驾驶辅助和5.6万元的FSD全自动驾驶模式让特斯拉盈利能力大增。

正如有媒体指出的,新造车势力扎堆做自动驾驶,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抬高单车售价。

蔚来的NI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分为1.5万元的“精选包”和3.9万元的“全配包”,后者正是蔚来ES8车主林文钦所驾驶车辆开启的功能。

蔚来创始人李斌在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NIO Pilot的选配率已经超过80%,未来预计可把毛利润率提高3~4个百分点。

背后其实都是利益。

资本的本质就是逐利,我们当然不是反对企业盈利,我们坚决抵制的是利用知识壁垒,夸大高科技的能力来不正当盈利。“割韭菜也就罢了,连命都不给留就不地道了。”

对自动驾驶背后的秘密以这么一种方式被揭露,真的有点残忍。我们都应该记住这个名字——林文钦。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给我们做了自动驾驶的科普,让智能汽车降降温。

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在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下,甭管厂家天花乱坠地宣传用了多少毫米波雷达,用了多高清的摄像头,多精密的底层大数据算法,都绝不可能实现解放双手的自动驾驶。记住,这是无法解决的技术缺陷。激光雷达或许可以实现,但成本太高目前无法应用。

8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算是在正式的行业法规出台之前为相关从业者确立一个预警机制。

让我们共同期待,智能驾驶技术在标准制定上能确立更严格的准入制度和更清晰的权责界定,相关法规能尽快出台。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